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实用文书 > 导游词

颐和园导游词

时间:2024-09-02 10:29:31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

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,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,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。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颐和园导游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1

一、颐和园

各位朋友,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,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。始建于金代,位于北京西北郊,距市区15公里,占地面积290公顷。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,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/4。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,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;以玉澜堂、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;以长廊、昆明湖、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。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,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,达到“虽为人做,苑如天成”的艺术效果。

早在金代的时候,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,也没有这么美,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,当时的山叫金山,上面建有金山行宫,水域叫金海。元代改山为瓮山,水域为瓮山泊。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,已经出现了“十里青山行画里、双飞白鸟似江南”的美景。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,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,不仅拓展湖面,又在山前、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,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。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,寓意向其母献寿,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,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。

凡事有兴必有衰,1860年,英法联军入京,将清漪园、圆明园在内的“三山五园”烧成一片焦土。1885年,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,并改名为颐和园,取“颐养冲和”之意。但好景不长,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,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,由于财力有限,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、保护,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。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《世界文化遗产目录》,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。

二、仁寿殿

各位,这是仁寿门,门口有两块太湖石,人称“猪猴石”,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。走进人寿门,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,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,它是起到一个“障景”的作用。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,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,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,失去含蓄之感。刚才我们讲过了,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,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,多次、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,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,请各位先随我来。

(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)

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,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,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,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“太湖石”呢?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。说起太湖石,大家应该不陌生,在很多园林内都有,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,满身是洞,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,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。其实,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,因其相貌奇特,有“透、瘦、皱、漏”之称,而且产量又少,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。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、动物或祥瑞之物,就更成了人们收藏、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“尤物”。

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,从背后看去,没什么奇特之处,但要从正面看上去,你便会拍手叫绝,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,面向仁寿殿,给慈禧太后祝呢,您看像不像?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,象征一年四季之“春华、秋实、冬枯、夏荣”,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“峰虚五老”,象征长寿之意。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2

大家好,欢迎来到幸运旅游。我叫杨昱志,是你们的导游,你们叫我阿杨就可以的了。

我们将要有蓝的是颐和园。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,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已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。我们首先来参观有名的长廊。看,绿漆的柱子,红漆的栏杆多美啊。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,分成273间。每一间的横监上都有五彩的画,你们相信吗?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。我们现在来到万寿山。

那个耸立在半山腰的八角宝塔型的三层建筑物是佛香阁,房顶的疏璃瓦闪闪发光。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,叫排云殿。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山顶,这里是观赏颐和园的最佳位置。正前面就是昆明湖,游人常说它像一面镜子,一块碧玉,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感?下面我们就去昆明湖仔细欣赏。看,昆明湖多大,它周围的堤岸更长。看见湖中心的那个小岛了吗?

走过这个长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。请仔细看这座石桥,它叫十七孔桥,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,柱子上都刻着小狮子,这些小狮子姿态各异,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。颐和园到处都是美景,我说也说不尽,请你们慢慢游赏吧!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3

尊敬的各位游客:

大家好!

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颐和园。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,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,已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。

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,是我国保存最完整、最大的皇家园林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,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。公元1750年,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。1860年,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。1888年,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,改称今名,作消夏游乐地。到19xx年,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,烧毁了许多建筑物。19xx年修复。后来在军阀、国民党统治时期,又遭破坏,解放后不断修缮,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。

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,其中水面约占3/4。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,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,配置了殿、堂、楼、阁、廊、亭等精致的建筑。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,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、碧波连缀在一起。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,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着,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。

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。总面积290多公顷。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、铜亭,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、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。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,离城约10公里。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,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。

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,昆明湖虽大,但水面并不单调,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,湖中有一座南湖岛,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。在湖的西部,有一西堤,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。

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。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。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。

颐和园前山的正中,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,自山顶的智慧海,往下为佛香阁、德辉殿、排云殿、排云门、云辉玉宇坊,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。在中轴线的两边,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。顺山势而下,又有许多假山隧 ……此处隐藏6719个字……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、翁同和这些当年的维新改良派,可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,光绪帝就被关在这里,过上了囚徒般的日子。

玉澜堂的东配殿叫霞芬室,皇帝没被囚禁以前需要到仁寿殿上朝,每回都是提前到这儿穿戴整齐等着。当百官到齐时,皇帝从这儿上去最方便,迎着朝霞去上朝,霞芬室之名由此而得。

11、宜芸馆

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,这儿本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。馆名来自一种叫做“芸”的香草,古人一般在书房中用来它来驱虫防蛀,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“卫生球”。“宜芸”二字合起来就是易于藏书的意思。以前是乾隆帝的书房,到了光绪年间,这里才成了光绪的皇后——隆裕的卧室。

12、永寿斋

出宜芸馆往西有一处院子,名叫永寿斋。这里是大太监李莲英的住处。仔细观察了一下永寿斋的正房,发现这里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还要宽敞。按清朝的制度,太监的地位很低,应该是没有资格住正房的,由此可见李莲英非同一般的地位了。

13、乐寿堂

李莲英时刻要照顾慈禧的起居饮食,所以呢,他的住所就在慈禧寝宫的旁边。从永寿斋出来,就是慈禧寝宫——乐寿堂了。

乐寿堂取自《论语》“知者乐、仁者寿”之意,通过名字也可以看出,这儿也挺适合养老的。

中国古代是没有电的。据说乐寿堂就是中国首个安装电灯的地方,而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。殿内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。

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着原状,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。厅中设有宝座、御案、掌扇、玻璃屏风,青花大瓷盘等。凭着这些陈设,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慈禧当年生活的情景。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13

游客们,大家好!今天我们将带领你们到世界遗产名录——颐和园观看。我是你们的导游,我姓蒋,你们可以叫我蒋导。

游客们,你们知道颐和园的历史吗?“颐和园”以前叫“清漪园”,既舒适又美丽,是清朝皇帝休息的地方。1860年,英法联军侵入北京,偷取颐和园里的珍宝,还放火烧了颐和园里的大部分建筑物。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,竟然从军队里拿出大量钱力、物力,于1888年,重建“清漪园”,并将此园改名为“颐和园”。

好了,游客朋友们,你们听完了颐和园的历史一定很想去看看吧!我们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北京有名的“长廊”。长廊长700多米,分成273间,每一件都有五彩的画,画上面的人物、风景、花草都各不相同,几千幅画没有一幅图画相同。

游客朋友们,再往上走就是万寿山了,抬头向上望,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,大家还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琉璃瓦。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?这是佛香阁,下面有一排排金碧辉煌宫殿,那是排云殿。游客朋友们,我们不妨上山看看吧!

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,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。湖中心有一个美丽的小岛,大家走过这座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游玩了。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,所以又叫十七孔桥。大家仔细观察,你们会发现桥栏杆上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,这些狮子姿态不一,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。

游客朋友们,我们本次的旅行到此结束,感谢大家对我这次导游工作的支持和配合,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今天愉快的旅行,也祝愿大家今后身体健康、工作顺利!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14

大家好,今天的行程由我来安排。你们可以叫我李导游。今天,我来介绍颐和园,如果有介绍得不好的地方,请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,颐和园到了,请大家跟我下车。

进了大门,绕过大殿,现在的所在地,就是著名的长廊,看,这绿漆的柱子,红漆的栏杆,是一眼望不到头的。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,分成二百七十三间。每一间的横槛上,都有着五彩的画,画着人物、花草、风景。几千幅上,都没有拿两幅画是相同的。长廊两旁还有许多花花草草。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,是人生清气爽。

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寿山脚下。请大家抬头看一看,一座八角宝塔行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,那就是佛香阁,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,就是排云殿。

爬上万寿山,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,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在眼底。郁郁葱葱的树丛,掩映着黄的、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。昆明湖的湖水静得像一面镜子,绿得像一块碧玉。

万寿山下面就是昆明湖,昆明湖围着很长的堤岸,堤上有好几座连岸有许许多多的垂柳。湖中心有个小岛,远远望去,岛上一片葱绿,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。游人走过石桥,就可以取消岛上去玩,这座石桥叫做十七孔桥,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,子上有许多小狮子,这么多的小狮子,雕刻得栩栩如生,没有那两只是相同的。

看完这里,我们就要和颐和园说再见了,希望大家每天都有个好心情,每天都有个好天气。

关于颐和园导游词15

游客们,大家好,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——颐和园。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!我叫XXX,大家叫我谢导好了。

游客们,现在的颐和园是很漂亮,可是有没有人知道它的历史故事?那么让我来说说吧!

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,清漪园在咸丰十年(1860年)被英法联军焚毁,光绪十四年(1888年)慈禧太后重建该园,但将“清漪园”改为现在的“颐和园”

然后,该介绍一下这里的景点啦!

我们先来看颐和园的长廊,它长728米,有273间,每间的横槛上都有画,画着人物、花草、风景。上面的几千幅画,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。

早在金代的时候,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,也没有这么美,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,当时的山叫金山,上面建有金山行宫,水域叫金海。元代改山为瓮山,水域为瓮山泊。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,已经出现了“十里青山行画里、双飞白鸟似江南”的美景。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,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,不仅拓展湖面,又在山前、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,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。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,寓意向其母献寿,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,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。

凡事有兴必有衰,1860年,英法联军入京,将清漪园、圆明园在内的“三山五园”烧成一片焦土。1885年,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,并改名为颐和园,取“颐养冲和”之意。但好景不长,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,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,由于财力有限,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、保护,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。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《世界文化遗产目录》,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。

不说不知道,一说吓一跳。可能你们没有想到,居然颐和园的4/3都被昆明湖“占为己有”。湖中无岛不要紧,可湖中偏偏有岛。用什么到岛上去呢?当然用桥了!那就是颐和园的十七孔桥,顾名思义,当然就是有十七个桥孔的桥啦!十七孔桥上面雕刻着狮子,每一只狮子神态各异,各不相同。

讲了这么多,你们是不是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呢?啊?!超级迫不及待了!那么现在呢,就可以去颐和园的景点拍照、游玩了。

顺便提醒一下,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,也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,更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。

最后,祝大家玩得愉快!

《关于颐和园导游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